泱泱中华,巍巍长城,横亘在秦皇岛境内的250公里明长城,是当地最具价值的历史文化瑰宝和旅游资源。长城东部起点老龙头起始于此,“爱我中华,修我长城”的宏愿壮举亦发端于此。近日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秦市再度启动“修复长城”的宏大工程,对域内明长城精华地段展开加固修复。
据秦市文物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为加强对长城的保护,市文物局委托河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、北京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分别编制了板厂峪长城一期、二期保护维修方案,目前方案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,于3月21日下发了施工许可。其中一期工程修复范围包括159号敌台、160号敌台及其中间的连接墙体,总长约280延长米,以及202号义院口敌台。目前一期工程施工单位已经进场,正在对长城基址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,计划于3月底进场施工。
据了解,一期工程修复的这段长城是板厂峪长城的一段,板厂峪长城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中最精华的地段之一,东起平顶峪望海楼西洼,南止义院口小岭洼,长约7.5千米,现有长城敌台20座,基本完整的8座,大部分损毁的4座,全毁的4座。1982年,板厂峪长城、板厂峪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底长城普查过程中,在板厂峪长城脚下发现了全国罕见的长城烧制窑。2013年,板厂峪长城窑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由于地质沉降、洪水、泥石流、雷电、风蚀、雨水浸蚀等自然因素的侵袭和破坏,板厂峪长城墙体、城墙和敌楼等建筑坍塌隐患增多,坍塌现象严重,部分保存较好的墙体和敌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剥蚀、松散、解体等损毁现象。同时,因长期居住在长城周边的居民保护意识薄弱,人为造成的破坏也很严重。
本次长城修复工程将严格遵循“不改变文物原状”的原则,以现状加固为主,局部适度修复,有效保持长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保护维修工程将现状维护和形制保护放在首位,真实、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长城墙体、敌楼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。
此外,《刘家口关城保护维修工程方案》《界岭口关城保护维修工程方案》已编制完成,桃林口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也正在推进之中。